儿化音
儿化音是我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多数官话方言中,一些字的末位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的音变现象。通常在韵母后面加上r,来表明读音可以儿化。
儿化音是普通话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,是汉民族语言自身演化和发展的结果,其不仅具有区分语意的作用,还可使发音更加舒缓省力、令音色更加柔和活泼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儿化音别名儿化音节外文名rhotic accent
介绍
儿化是否使韵母产生了音变,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是否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(即前一个动作是否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),若两者发生冲突,妨碍了卷舌动作,儿化时韵母发音就必须有所改变。
北京等地方言中除er韵、ê韵外,其它韵母均可儿化。有些不同的韵母经过儿化之后,发音变得相同了,故归纳起来普通话39个韵母中只有26个儿化韵。
儿化音主要分布在华中至华北少数官话地区,其中常用语儿化音最多的为北京,北京话对于儿化韵尾的现象极具代表性,其次用量多的则是搭边儿的天津和中原的开封,儿化音韵尾规律多成一致性,读法上也基本相同。
系列
儿化韵两大系列:ar系列和er系列。
儿化韵ar系列共分3种:ar、 iar 、uar .
儿化韵er系列共分4种:er、 ier{ir}、 uer{ur}、 ver{vr}。
备注:拼音字母er具有两个作用。一是作为独立的韵母,自成音节,这个独立的韵母就是拼音韵母中的特殊韵母,这个自成音节又叫做儿音节或整体认读音节。二是作为儿化音节中的拼音字母符号,表示某一系列或某一种音变现象。儿化音节中的er是表示某一音变现象的符号,具有独有的拼写规则和方法,因此不会与儿音节中的特殊韵母er发生混淆。
分布
儿化音主要出现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,并以普通话为代表。除此之外,北方地区对儿化现象的运用最为普遍,例如北京、河北、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、内蒙古东北部、天津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、甘肃,安徽北部、江苏北部、河南大部等地区和城市,而分布于南方地区的南京话、四川话和重庆话等方言同样存在一定量的儿化现象,杭州话则存在与此类似的儿字缀现象。
分类
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,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,不宜分解开来读(即不可把后面的“儿”字单独、清晰地读出)。但在诗歌散文 等抒情类文体中,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,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,如“树叶儿,月牙儿”。
1.以a、o、ê、e、u(包括ao、eao中的o)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,其读音变化不太大,卷舌动作与其本身的发音冲突不大,所以儿化时直接带上卷舌音色彩即可。其中,e的舌位稍稍后移一点,a的舌位略微升高一点即可。如:
a→ar:哪儿nǎr 手把儿shǒubàr
ia→iar:叶芽儿yièyár 钱夹儿qiánjiár
ua→uar:画儿huàr 浪花儿lànghuār
o→or:粉末儿fěnmòr 竹膜儿zhúmór
uo→ror:眼窝儿yǎnwōr 大伙儿dàhuǒr
e→er:小盒儿xiǎohér 硬壳儿yìngkér
ue→uer:主角儿zhǔjuér 木橛儿mùjuér
ie→ier:石阶儿shíjiēr 字帖儿zìtiěr
u→ur:泪珠儿lèizhūr 离谱儿lípǔr
ao→aor:小道儿xiǎodàor 荷包儿hébāor
ou→our:老头儿lǎotóur 路口儿lùkǒur
iao→iaor:小调儿xiǎodiàor 嘴角儿zuǐjiǎor
iou→iour:小球儿xiǎoqiúr 顶牛儿dǐngniúr
2.韵尾音素以i、ü为主要元音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,因i、ü开口度较小,舌高点靠前,i、ü此时又是韵腹不能丢去,故与卷动作有冲突。处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个舌面、央、中、中圆唇元音,再在此基础上卷舌。如:
i→ier:锅底儿guōdǐr 柳丝儿liǔsīr 玩意儿wányìr
ü→üer:ih 小曲儿xiǎoqǔr 毛驴儿máolǘr 有趣儿yǒuqǔr
3.韵尾音素为I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,因I的发动作与卷舌有所冲突,儿化时韵尾I丢失,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。舌位在有的主要元音,由于受卷舌动作的影响,舌位向央、中方向后移。如:
ai→ar大牌儿dàpáir 窗台儿chuāngtáir
ei→er:同辈儿tóngbèir 宝贝儿bǎobèir
uai→uar:糖块儿tángkuàir 一块儿yīkuàir
uei→uer:口味儿kǒuwèir 一对儿yīduìr
4.韵尾音素为n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,因为n的发音妨碍了卷舌动作,所以儿化的韵尾n音要丢失,在主要元音基础上卷舌。原来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,儿化后其音的舌位向央、中方向后移,主要元音妨碍卷舌的i、ü时,要增加一个舌面、央、中、不圆唇元音,再在此基础上卷舌。如:
an→ar:顶班儿dǐngbānr 传单儿chuándānr
en→er:亏本儿kuīběnr 命根儿mìnggēnr
ian→iar:鸡眼儿jīyǎnr 路边儿lùbiānr
in→iar:用劲儿yòngjìnr 手印儿shǒuyìnr
uan→uar:好玩儿hǎowánr 拐弯儿guǎiwānr
uen→uer:皱纹儿zhòuwénr 开春儿kāichūnr
üan→üar:圆圈儿yuǎnquānr 手绢儿shǒujuànr
ün→üer:合群儿héqúnr 花裙儿huāqúnr
5.以舌尖前元音-I或舌尖后元音-I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,因其发音的开口度小,且舌尖已接近齿背或前硬腭,已妨碍了卷舌动作,故儿化时应将其变为舌面、央、中、不圆唇元音,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卷舌。如:
-i→er:找刺儿zhǎocìr 柳丝儿liǔsīr
-i→er:树枝儿shùzhīr 找事儿zhǎoshìr
6.以ng为韵尾音素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,ng的发音部位在后(并不妨碍卷舌动作),但由于ng是鼻音,发音时口腔中没有气流通过,所以卷舌时就不能形成卷舌特点。故作儿化处理时要将ng音完全丢失,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。若主要元音妨碍了卷舌动作的话,就增加一个鼻化的舌面、央、中、不圆唇元音,再在此基础上卷舌。如:
ang→ar:茶缸儿chágāngr 药方儿yàofāngr
iang
iangr:小羊儿xiǎoyángr 菜秧儿càiyāngr
uang→uar:竹筐儿zhúkuāngr 门窗儿ménchuāngr
eng→(e上面小波浪)r:跳绳儿tiàoshéngr 竹凳儿zhúdèngr
裤缝儿kùfèngr
ong→(u上面小波浪)r:小洞儿xiǎodòngr 抽空儿chōukòngr
酒盅儿jiǔzhōngr
iong→ü(e上面小波浪)r:小熊儿xiǎoxióngr
您吉祥,是老北京的一种见人打招呼的常用语。
在清朝的时候,北京的主要居住人群,是满清的八旗子弟,而您吉祥的这种打招呼的方式,就是由满清八旗子弟的习惯流传下来的。
您,属于对对方的尊称,吉祥属于祝福语,您吉祥就是,您好,祝您吉祥如意的意思。实际上,您吉祥,基本等同于您好的意思。
买冬储大白菜、火炉子、劳您驾、吃了吗您。
在北京,你丫的,或者丫挺的,这个词除了其基本骂人的意思之外,在日常用语中已经变成了一个语气助词,一般只对跟自己亲密的人或不待见的人、闹矛盾时说对方的时候使用,比如:你丫挺的在哪啊?别净听丫挺的胡扯。
谢谢您嘞,您客气了,麻烦您了,您走好,您慢走,感谢您,给您添麻烦了等等,凡事都说您,年纪大的叫大爷,要有礼貌,懂得谦让,识大体,北方人特别豪爽,只要你说话客气,大家都会很乐意帮助你的,尤其是大爷大妈们,都非常的热情,问路什么的,会和你说的很详细
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,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.常见的语气词有:的、了、么、呢、吧、啊.例如:你们不会忘记我们的.(陈述语气)别说了.(祈使语气)你到过北京吗?(疑问语气)天晴了吧?(疑问语气)
老北京话,不仅用字生僻,而且还发儿化音的多。比如他急忙走了,用北京老话说就是“撒丫子颠儿了。”至于说这个“颠儿”字是不是就是这个字,我也就说不好了。
您再比如说这个人说话斗气,用北京话说叫做“犯嗝(发第三声)。”到底这个“嗝”字是哪个字,我同样是会说却写不好了!
北京话里不光字生僻,有时候用词也很难让人理解,您如此过去孩子们夏天玩儿渴了,对着自来水龙头喝水,这叫什么?这叫“撅尾巴管儿”。为什么这么叫?大概就是喝水的时候要撅着屁股猫着腰的缘故吧!
过去老北京人说上学的形容词是念书,进学堂的说法,当今北京话说上学日常用语也有说读书去。具体说是在幼儿园,上小学,初中,高中,中专,大专,大学本科,研究生硕士生,博士生,博士后。或者说学什么专业的比如学理,学文,学绘画,学舞蹈,学计算机管理,学资源环境管理等等。
还有就是念几年级了,考上大学住校的叫住宿,不住校的叫走读,另外就是出国上学叫留学,留洋。
说几个俗中带雅,雅中又透着俗的:被窝儿里放屁——能文(闻)能武(捂),原来上学时用于名字里带“斌”字的同学有奇效光着屁股坐板凳——有板有眼,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偶然买到一本歇后语大全一类的书,整本儿就记住这个了还有一句,严格说不算歇后语吧,但比较有趣味,特别适合北京人民骂人:身穿海魂衫,站在后甲板——装什么丫挺的(押艇的)
也可以写成吃瓜落儿,在老北京话和天津口语中常用 。“吃瓜落儿”意思是 吃亏、 受牵连 。指跟在某件事情后面受了牵连、 倒了霉。
“吃瓜落儿”的起源。旧时,冀、鲁一带专有农民受雇于地主,为其种瓜。收获时,把成熟的瓜交给东家,自己领工钱走人。但结束前,得把土地拾掇利索,瓜秧子收集起来沤肥。这个过程叫“拉秧”。这时,如果秧子上尚有未成熟或有缺陷的瓜,叫做“瓜落子”。开明的东家会将其送给雇工,以示宽仁。穷雇工则很看重这份收获,不管好歹,乃工钱以外所得,总是“落的”。好点的,人吃;“落道”,尚可喂猪。不管人吃猪吃,总是吃了。所以“吃瓜落儿”便由此而流传。这是“吃瓜落儿”最初的含义。后来又衍生出因某事生他事,使自己受牵连的这样一种新的意义。“吃瓜落儿”这句俚语,便具有更广泛、更深刻的内涵。
转载请说明来源于:厂信息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电子邮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